东营游记
[ 2020-10-29 8:25:00 | By: qd199104 ]
 

逛逛中国生长土地最快的地方----东营

常看到东营在央视上的广告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近日到此一游。

旅行车行驶在黄河入海口的路上,只见“天苍苍野茫茫,不见高楼和村庄”。站在黄河岸边只见小米汤似的泥水静谧无声地流向海洋。我看过不宽的兰州黄河、看过脚底下奔腾的壶口瀑布、也看过滨州水位不深黄河河床。这里的黄河也不宽,不像长江口一眼望不到边,河对岸人车清晰可见。这里不像中游那10米高的大堤,河堤仅是一条稍高的大土埂。不怕决口、不怕水淹,本身就是一片泽国洼地。东营的GDP在山东为冠,岸线推进速率为每年1.6公里,新增土地3万亩,是山东人均土地最多的地方。站在黄河岸边,环顾四周是随风摇弋绿色的芦苇荡、密密麻麻的池塘。完全没有城市里的被大楼包围的逼仄感,更无人车噪杂之音,虽然心底有私也觉天地宽。给人一种畅快明亮、心情愉悦之感。旅友们,你们有同感吗?

脚踏软绵绵的盐碱地,看到这里正在用推土机挖排盐沟、造台地,彷佛回到了六十年前的故乡。春天,村南的土地铺着一层盐碱,白茫茫地像下过霜。一条条排盐沟,一块块台地。这里虽然没有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但那些小芦苇、罗布麻、茅草倒是生长茂盛。还有鸟、有小鱼、有野花,虽不是“百草园”,但也是我们那些胸部如搓板、面部菜色的孩子们的乐野。人们把地表那一层含盐高的土层刮起,没能力运到远方,就堆到地边,当地叫“赶碱”。不久盐份又会渗到地里,所以赶碱仅起短时保护幼苗的作用。台地上虽能种耐碱的高粱、穇子等作物,产量很低,村民饥馁。

看到地里绿油油的黄须菜就回想起三年困难时期。初冬,生产队里的男人们带上干粮,一早就推着小车出发,到二十多公里处的掖县海沧海滩上划拉干了的黄须菜。黄须菜学名叫碱蓬菜,生长在海滩。虽然干黄须菜牲口也不愿吃但那是实在没办法的办法就像饥民吃糠咽菜,也饥不择食。灾荒年,人无粮、畜缺草。有的牛驴就直接饿得不能站立,人们就捆上绳子把它抬起来,否则就死了。在没有拖拉机的年代,牛驴可是绝对不可缺的“劳动力”。那时当地政府有令,只有县政府才有权批准宰杀有病的牲畜。

在这里也把我勾回到50多年前军马场劳动。1966秋我们济军卫校的部分学员奉命到济南军区军马场劳动的情景。飘荡的芦花一望无际,道路泥泞,汽车难以通行,拖拉机是最好的交通工具。蚊子奇多,手掌随便一拍就能拍死几只蚊子,一到傍晚不睡觉就也要躲到蚊帐里。放映露天电影时要在人群周围不停的喷洒六六六。井水是咸的,喝的是房舍周围水湾里的水,湾里有小鱼、青蛙、水草。虽然味道涩苦,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一万亩一块的土地、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吃马肉。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军马场白酒,可惜军马场已撤销当年的风华正茂者已变为古来稀。呜呼!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0 - 10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